在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,采石場作為重要的基礎建材供應源頭,正面臨著安全管控、生產效率與精細化管理的多重挑戰。傳統作業模式下,人工測量的低精度、設備調度的盲目性、危險區域監管的滯后性等問題,不僅制約著生產效能的提升,更潛藏著諸多安全隱患。新銳科創推出的北斗RTK+藍牙融合定位技術,通過兩種技術的優勢互補與協同創新,為采石場打造了全場景、高精度、智能化的定位解決方案,推動采石場從經驗化運營向數字化管理的深度轉型。
采石場的作業環境具有天然的復雜性:露天采場面積遼闊且地形起伏劇烈,礦坑、山體等障礙物隨處可見;破碎車間、維修廠房等封閉空間與露天作業區交錯分布;大型鉆機、礦卡、破碎機等設備密集運作,形成強電磁干擾環境。這些特點使得傳統定位技術屢屢受限——普通GPS定位精度難以滿足采石場精細化定位需求;衛星信號在封閉空間內易丟失,導致室內外定位出現盲區;單一通信鏈路在電磁干擾下穩定性不足,常引發數據傳輸延遲或中斷。此外,人員、設備、安全等子系統各自獨立運行,形成的信息孤島進一步制約了管理效率的提升。
 
新銳科創的北斗RTK+藍牙融合系統,通過分層架構設計與多技術協同,精準破解了上述難題。其核心在于構建室外高精度+室內全覆蓋的立體定位網絡,結合高效數據傳輸與智能算法優化,實現定位能力的全方位升級。
在室外作業場景中,北斗RTK技術的差分增強機制發揮著關鍵作用。系統在采石場地勢較高的區域部署專用差分基準站,該基站持續接收北斗衛星信號并進行實時解算,通過4G/5G網絡將差分修正數據同步至礦卡、鉆機、挖掘機等設備搭載的移動終端。移動終端結合原始衛星信號與差分數據進行融合計算,可將定位精度提升至亞米級,完全滿足采掘邊界標定、設備軌跡追蹤等高精度需求。針對采石場多遮擋的特點,系統采用多基站分布式部署策略,通過信號互補確保露天區域定位的連續性,即便在復雜地形下也能避免信號中斷。
 
對于礦坑底部、破碎車間、維修廠房等衛星信號薄弱或完全遮擋的區域,低功耗藍牙技術形成了有效的補充覆蓋。系統在封閉空間內合理部署藍牙信標,這些信標以固定周期廣播無線信號,與人員佩戴的定位標簽或設備搭載的終端實時通信,通過信號強度測算實現精準定位。藍牙技術的低功耗特性大幅延長了設備續航周期,減少了頻繁更換電池的維護成本,同時其抗電磁干擾能力較強,能在大型機械密集的環境中保持穩定運行。
為實現全場景定位的無縫銜接,新銳科創研發了多源數據融合算法,將RTK定位數據、藍牙定位數據及慣性導航數據進行智能整合。當人員或設備在露天與封閉區域間移動時,系統可根據信號強度動態調整數據權重,實現定位模式的自動切換,避免出現位置突變或定位斷層。4G/5G網絡的接入則保障了定位數據的實時傳輸,使管理中心能同步掌握全場人員與設備的動態信息,為即時決策提供支撐。
 
在安全管控層面,系統構建了立體化的防護網絡。通過對采石場進行風險等級劃分,在爆破作業區、高陡邊坡、破碎設備周邊等高危區域設置電子圍欄,當人員或非授權設備靠近時,系統立即觸發聲光報警,同時向管理中心推送預警信息,從源頭遏制違規作業風險。作業人員佩戴的定位終端集成了SOS緊急呼叫功能,遭遇塌方、設備故障等突發狀況時,一鍵報警即可將精準位置信息同步至指揮平臺,便于救援力量快速定位施救。此外,系統還能實時監控人員聚集情況,及時預警擁擠風險,為疫情防控或應急疏散提供技術支持。
 
設備管理方面,系統實現了從調度到運維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。通過實時追蹤礦卡、鉆機等設備的位置與運行軌跡,管理中心可掌握設備利用率與作業狀態,結合生產任務進行智能派單,避免設備閑置或負荷不均。當設備發生故障時,通過系統能快速定位故障位置,并根據維修人員的實時位置與技能資質進行最優調度,縮短故障響應時間。同時,系統可記錄設備的移動軌跡與作業時長,為設備維護計劃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撐,實現預防性維護,降低突發故障導致的生產中斷風險。
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,新銳科創北斗RTK+藍牙融合系統為采石場帶來了多維度的價值提升。安全層面,通過提前預警與精準救援,顯著降低了事故發生概率,提升了礦山本質安全水平;管理層面,打破了傳統管理的信息壁壘,實現了人員、設備、生產數據的互聯互通,為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數據支撐。
 
隨著5G、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,這一融合系統還將迎來更大的升級空間。未來,通過與AI視覺識別、物聯網傳感等技術的深度融合,可實現設備故障的自動診斷、作業質量的實時評估等更高級的智能應用。新銳科創北斗RTK+藍牙技術在采石場的落地應用,不僅為單個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可行路徑,更為整個礦業行業的智能化發展探索了全新模式,助力傳統采石場向安全、高效、綠色的智慧礦山邁進。